为什么爱笑的人也会抑郁?
“抑郁症患者不是懒,也不是找借口,逃避生活,而是说他们要休息和调整,就相当于说是你发烧或者你骨折了,我们不会去逼着一个骨折的人赶紧下床走路。”
撰文 | 石悦欣 张洺璇 编辑 | 沈佳音
《看天下》杂志原创出品
7月5日,著名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发文称,李玟多年来一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,于7月2日轻生,经抢救无效于5日去世。
消息一出,震惊了无数人。人们为李玟扼腕叹息的同时,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:一个那么阳光、爱笑的人怎么会得抑郁症呢?一个总是给人以力量的女战士怎么会放弃自己的生命?
不仅仅是李玟,还有很多在公众面前充满能量的人,或者带给我们快乐的人,也都罹患抑郁症,比如丘吉尔、卓别林、张国荣、崔永元、乔任梁……英国喜剧演员史蒂芬·弗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,他曾在节目上说:“有时主持节目,我一边说着ha ha, yeah, yeah,但内心里却在说,我真他妈想死。”
于是,“微笑型抑郁症”也成了热议的话题:他们的开心都是伪装的吗?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得抑郁症?抑郁与非抑郁之间的界限在哪里?名人会更容易得抑郁症吗?
抑郁症的N张面孔
表面开心地笑,实则承受抑郁痛苦的状态被很多人称为“微笑型抑郁症”或者“阳光型抑郁症”。
不过,根据精神病学界的权威标准——美国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》第五版(DSM-5)和世界卫生组织使用的ICD-10中,并没有“微笑抑郁”这一诊断类别。
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发展博士告诉本刊,“微笑抑郁”并非临床医学上的专业分类,但它在临床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:双相情感障碍或人格障碍。“‘人格障碍’是‘微笑抑郁’中更常见的疾病,他们用“笑着痛”来应对困难,是一种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方式,并非是抑郁症的特殊类型。”
2019年,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,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抑郁症相关情景剧现场。(@视觉中国 图)
抑郁症往往指的是“心境障碍”。其诊断标准为心境低落;对身边的事物和活动的兴趣感和愉悦感减少;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;几乎每天精力不足或疲乏;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;很难思考和集中注意力;有无价值感、自疚和自责;可能会有自杀倾向等。
当以上症状有5项及以上同时存在两周,并较既往有显著的功能改变,或至少存在心境低落和丧失兴趣、愉悦感中的一项,就可以初步诊断为抑郁症。
北京嘉橙心理联合创始人、某日间康复中心副主任王泽成,有着多年的精神科临床和心理治疗的经验。在工作中,他观察到单纯的抑郁症并不多见,大多为情绪障碍、双相情感障碍。根据最新观点,他发现,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纵向研究,跟踪一个抑郁症病人,至少有一次或以上的轻躁狂发作。
双相情感障碍是六大重性精神疾患之一,会出现抑郁期和躁狂期。
秦浪浪
秦浪浪16岁时确诊了重度抑郁,之后被重新诊断为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”,最后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。在五年的抗抑过程中,她曾先后3次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。
她觉得微笑型抑郁症的表述虽然不专业,但会让患者获得心理慰藉。“我觉得我们很多病友,包括我自己,他们平时其实都挺乐于助人的,甚至是讨好型人格,所以外人看起来都觉得他挺正常的,挺好的,但其实他就是抑郁症患者。很多人以为抑郁症就是极度的悲观,但其实在别人面前我要笑的话也能笑得出来。难道我不是抑郁症吗?难道我的抑郁症是装出来的吗?这种怀疑会导致病情加重。听到微笑型抑郁症,就会给自己做个对标,心里舒服一点。”
第一次住院前,秦浪浪总能听到一个低沉的男声在耳边责骂自己,无法甩开。幻听伴随着轻度妄想症,总觉得父母要想尽办法伤害她。长期严重的自我攻击,让她出现了轻生行为,只能住院治疗。
出院后,秦浪浪按时吃药,许久无法开心的她,能够经常感受到快乐了。她开始变得自信,精力旺盛,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也不会发困,一个通宵就能完成几天的任务量。她很开心自己痊愈了。
直到第二次住院,医生告诉秦浪浪,她的开心都是异常的,这是躁狂发作,紧接着下了新的诊断——双相情感障碍。躁狂期结束后,秦浪浪又陷入了悲观厌世的抑郁期。
“如果人生是场游戏,那躁狂期的我就是打游戏开挂的人。双相最恐怖的地方在于情绪的无限转换,会反复地被拉入天堂,再被踹回地狱。”秦浪浪描述。
《正午之魔》的作者安德鲁·所罗门有着三十年的抑郁症经历,他曾在书中描述,“深渊”的意象最符合抑郁的感受:黑暗、不确定、失去控制。
他被抑郁症折磨时,身体不受控制,动不了脚踝,无法控制膝盖,腰被扭伤,肩膀、心脏、骨骼逐一被侵蚀,心智和精神被拖入深渊……“那是一种远比我强大的力量压迫着我,令我不断沦陷。我虚弱到无法让自己停止呼吸,于是我全部的想法只是,既然这样,就让我死吧。但它吸尽了我的能量,让我无力自杀,却也不夺去我的生命。”
名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吗?
有一个传播很广的抑郁症笑话来自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。
卓别林去看医生:医生,你能不能治好我的抑郁症?
医生:去看小丑的表演吧,保准你看完就好了。
卓别林:可是医生,我就是那个小丑。
王泽成接触过许多患抑郁症的公众人物。他认为企业家、娱乐明星是抑郁症的重灾区,其中以情绪障碍、酒瘾和物质依赖为主,他的医疗团队曾经接诊过数个患有酒瘾的一线明星。
公众人物与普通人患抑郁症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。“演艺人员身处非常高压的状态和环境,还有外界极大的诱惑。就像特别卷的青少年,除了学习之外,不知道其他东西的意义在哪里。演艺人员赚到足够的金钱后,用钱能解决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,这些都是非物质的,是心理和意识的问题,且会追求更加享乐的生活,这是人的本性。但当金钱的支出超过享乐的限度时,一切都变得没意义。陷入空虚后就会追求更多的刺激,比如酒精、性和毒品等。这也是明星容易塌房的原因。”王泽成说。
但这不意味着名人就更容易得抑郁症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、心声公益创始人姚灏认为,虽然名人抑郁症的传播和影响度更高,但抑郁的高发人群仍聚集在社会地位低或经济收入较少的底层群体。“底层是隐秘的群体,高收入群体虽然也处在高压的环境中,但收入水平对于抑郁症发病来说,总体是一个保护性因素,他们疾病治疗及预后都要比底层社会群体更强一些。不过,不同个体的危险和致病因素不尽相同,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”
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,抑郁症的阴影已经遮蔽了各类人群。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3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全球已有约2.8亿人被抑郁症困扰。
据《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,中国患抑郁症的人数约9500万。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患病总人数的30%,50%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,青少年的患病率已达15%-20%。
成人抑郁症的职业类型中,互联网、通信电子行业(20.25%)和教培科研行业(13.50%)是重灾区。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,其中63%的女性曾罹患产后抑郁。
老年抑郁群体也不容忽视。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,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%-15%。2020年9月,国家卫健委出台了《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》,老年人被列入抑郁症重点高发的人群之一。
我们距离抑郁症有多远?
在信息技术化时代,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是从前的数倍,接收到信息的反应和心境也与过去大不相同。但生活节奏加快,人与人变得疏离,孤独感侵袭着特定的人群,“不快乐”“emo”成为了当下普遍的社会情绪。当人们感觉到抑郁情绪在滋生时,距离抑郁症有多远?
姚灏将人的心境(mood)比作海平面,情绪(emotion)是海平面上时而翻起的浪。“心境是长时间的情绪状态,如果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感到难过或开心,是情绪问题,只会引起海平面上浪花的波动。而抑郁症更多的是整个海平面的状态,它是一种有多种症状的综合征,是心境的变化,会引发一系列功能性的障碍,心境的低落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表现,所以不能将二者等同。”
在治疗诊断时,临床上需要根据它对人们功能的影响程度,划分抑郁的严重程度。比如,能否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,能否正常上班、生活;是否有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;是否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;情绪状态对这些能力造成了多少损伤。
陈发展认为,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,其成因还不是特别清楚。“首先它有生物学因素,家族中有精神障碍病史者,抑郁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;第二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,比如社会动荡或应激事件;第三同个人成长经历有关,即童年的逆境、家庭不幸、虐待或过早的分离。从许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,他们都在童年时期有过创伤,还有婚姻问题、个人身体问题等。”
《如果声音不记得》剧照
《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显示,分别有86%和68%的患者认为: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;其次是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,分别占45%和35%。
王泽成觉得当下社交媒体输出的“快乐文化”也是影响因素之一。社交媒体营造的假象会让屏幕前的人们感受不到自己努力的意义,过高的期待无法被满足,长此以往“习得性无助”在普通人心中蔓延,自责、自疚、自罪感升级,动力越来越低。“有的人会开始打造‘快乐人设’,但实际可能仍是一地鸡毛。”
抑郁症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,但依然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和理解的疾病。《柳叶刀》的报告认为,仍然有许多关于抑郁症的错误观点,使人们长期未对其采取行动。其中包括常见的误解,将抑郁症等同于简单的悲伤,认为它是软弱的表现,或者只会出现于某些文化群体。
报告强调,抑郁症是一种特殊的健康问题,其特点是持续存在,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,并造成长期的健康后果。抑郁症可以影响任何人,不分性别、背景、社会阶层或年龄。在不同的文化和人群中,抑郁症症状以及表现的类型和流行程度存在差异。在不利环境中抑郁症的风险更高,包括贫穷、暴力、流离失所,以及性别、种族及其他形式的歧视。
秦浪浪经过五年的抗抑,现在已经趋于平缓,也停药了。3年前,她决定用自己的抗抑经历帮助更多被抑郁症缠身的病友。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,也是她和一位好朋友曾经的约定——如果两人痊愈了,就要帮助更多的人。但是朋友永远留在了2022年。
秦浪浪现在网络上做抑郁症的知识科普。她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。“抑郁症患者不是懒,也不是找借口,逃避生活,而是说他们要休息和调整,就相当于说是你发烧或者你骨折了,我们不会去逼着一个骨折的人赶紧下床走路。所以,我们也不要去逼着一个抑郁的病人马上振作起来。他们需要休息和调整,别着急。”
抱抱!↓↓↓